English

我与继父

1998-08-08 来源:光明日报 郑长江 我有话说

认识继父那年我16岁,还是个半大不大的孩子。在此之前,我和母亲已经度过了许多年相依为命的生活。当医生的母亲收入颇高,使我们在那个比较清贫的年代能够享受到相对丰裕的物质生活。而对于一个女人独自支撑生活的艰辛以及难以排遣的情感上的落寞,年少的我还不能理解。所以当我听说母亲打算再婚时,感到特别震惊,脆弱的心仿佛受到沉重打击,只有默默地流泪。

然而,一个孩子的无声的拒绝是徒劳的。不久,继父就走进了我的生活。他个子不高,瘦瘦的,人很和善,但不怎么爱讲话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我对继父的了解越来越多。他原先在一所中学当校长,“文革”期间最先遭到无知的学生的冲击,能干的妻子被迫害致死,他也被下放到工厂劳动。继父本来是个活泼乐观、多才多艺的人,琴棋书画无所不通,但是生活的磨难和坎坷使他变得超然恬淡,静默寡言。对于半路碰上的我这个“继子女”,他表现了朴素而坦诚的爱心。那些年母亲不会做针线,我下乡工作时,继父就给我缝了一件半长的风雨大衣。其实继父也没做过成衣,但他有办法,先买了一本服装剪裁书,照着上面的图在牛皮纸上画出样子,再把纸样放在布料上剪,接着又是絮棉花,又是挂里子,足足忙了一个星期,大衣终于做成了。还带着一个小帽子,当我穿上新大衣照镜子的时候,从镜子里看到继父脸上满意的笑容,真感到从心里往外暖和。上大学时,我买了一架“汤姆”相机,向同学借了几十元钱。我写信给妈妈,请她寄钱来。妈妈怪我学习不专心,贪玩,迟迟不给我答复。继父却悄悄寄来了50元钱,使我及时清还了债务。

我和继父在一起生活的时间不长,但他那不慕功名,严以律己,友善待人的品格和作风却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。有次我过生日,请了几个朋友在家玩,忽然接到继父电话,向我表示祝贺,顿时我感到十分开心,在朋友面前觉得非常得意。后来才知道继父当时正在生病住在医院里。

对我继父的敬重也使他的老朋友们羡慕。十几年来,我一直把他当作良师益友,坦诚相待。对他的兴趣爱好、鉴赏品味,我了如指掌,逢年过节,便想着送上他喜欢的礼物,公出在外,忘不了为他选购字画纸砚,平日居家,也常陪他闲聊,看他写字。工作纷繁,总感到对继父的关心和照顾太少太少。

细想起来,把一个素昧平生的人硬塞给一个孩子,做他的父亲或母亲,对那个未成年的孩子来说是难以接受的,甚至是痛苦的。不过,敢于给人做继父的,也并非易事,那不仅需要勇气,而且需要爱心。只要彼此多付出一些理解、宽容和体谅,非亲非故的人们照样可以组成温馨和睦的家庭。在岁月的匆匆更迭中,我逐渐摆脱了小时候的自卑和尴尬,逐渐体会了人世间的脉脉真情,为有这样一个继父感到欣慰和自豪。许多年来,我对继父一直以“叔叔”相称,但在我心深处,他却是我的至爱亲人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